卡思资讯

新鲜资讯赛道再出发

关于我们——资讯

每次面试,都是一次选择:你的选择,决定了你的下一个5年。

2022-04-11

这几天,“面试想拿10k,HR说你只值7k,你会怎么做?”这个问题的热度一下子就上来了。今年的“金三银四”远不如往年“热闹”,但不妨碍职场人对这类问题的关注。毕竟谁都希望通过面试,为下一阶段的职业生涯,争取更高的待遇。

然而HR的压价,每每让我们处于被动的局面。面试时想拿1万月薪,但被HR直接指出只值7千,你甚至都搞不懂是这家公司只给得起7千,还是自己的能力确实只配拿7千。除非面试开价时本就有意往高了说,否则很容易令人开始产生自我怀疑。前程无忧上面做了一个类似的小调研,结果大部分人选择了反驳回去,争取自己心中的价位。但是上个月在一个群里的小伙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:自己报了15k的期望薪资,HR愣是给压到11k。

求职面试场景.jpg

群里的人积极发言参与讨论,最后的最后,他说了一句:“我想拒绝,可担心拒掉这一家,后面连11k的offer都拿不到了。”一番话,让群内的信息翻滚速度一下子停顿了许久。疫情这只“黑天鹅”,翅膀扇了又扇,市场环境几度受冲击,职场人不分老鸟菜鸟,或多或少都失去了安全感。即使面对和心理预期相去甚远的薪资,也难免陷入“过了这村可能就没这店”的纠结。

对于这个问题卡卡想说的是,求职谈薪的本质就是一场博弈,只懂得从自己立场出发,往往会看不见对方的路数而陷入下风,只有兼顾两方的立场,才能把握住主动。

从用人单位和HR的角度出发,其实目的只有一个——用合适的价钱,招合适的人才。而为了让价钱尽可能“合适”,那肯定少不了PUA,以贬值后的薪酬达成“性价比”。

当你看透这层逻辑,也就读懂了HR的“压价”套路。对企业而言,没有完美的员工,只有合适的员工。但许多HR习惯了用极为苛刻的标准,对着求职者就是一顿疯狂输出。当求职者深陷自我怀疑中不可自拔的时候,就会下意识地接受自己只值5k,这个时候HR将期望薪资从10k降到7k,求职者也觉得理所应当,不会觉得被压价,反而会感谢来之不易的机会。

只有保持清醒,跳出HR设置好的套路,才能抓住实现自我目的的机会。

在这里卡卡又不由得想起著名投资家克里斯的经典故事。克里斯曾参加一个证券公司的面试,当时他手头拮据,买不起体面的西装,牛仔裤上甚至沾着前晚粉刷墙壁留下的污渍。面试官瞥了一眼他的着装,对他说:“我们为什么要招一个裤子都没洗的员工,你给我个理由吧。”克里斯回答:“那肯定是这个员工的衣服穿得特别考究。”看到面试官成功被自己逗笑,他立刻说起自己在数学和投资方面的能力,最终顺利获得工作。

Dream Job.jpg

当面试官主观层面上对求职者有不满之处时,无论求职者如何解释,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。与其继续纠缠,不如坦然带过,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向对方证明:我值得我自己出的价位。而不是深陷在自我否定的漩涡里停滞不前,对不满意的Offer半推半就。“做空自己”从来不会让自己获得成功。认可自己,才是重获他人认可的开始。

当然了,HR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套路,那就是:“虽然只能给到7k,但会为你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”。HR会用各种极具吸引力的说辞,指向同一个事实:你期望薪资是10k,但我们只能给到7k。也有些求职者们半推半就吃下了各种大饼,接受了HR给出的薪资待遇。但你是否想过,HR口中的“更多机会”,其实也会说给其他求职者?

当机会变成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时候,还是机会吗?就算还是机会,那么,能享受这个机会的有几人?在争夺机会的路上需要多卷?

当然,薪资并非是衡量一个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求职过程中唯有薪资,才是最直观的可量化的参考项。诚然,职场不是百米冲刺,更像是一场马拉松,求职者们更应该看重前景而非只看重眼前利益,但这却不是过度让步眼前合理利益的理由。求职者在面试时没能争取到的权益,在之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得到。坚持自主判断,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,才能让自己不贬值。